时间:2024-11-11 10:23来源:中国教育报

  据媒体报道,在第三届职业技能大赛数控铣河南赛区中,来自河南新乡的18岁大专生杨贺淇,获得了金牌。他操控数控机床加工的高精密零件,误差仅有头发丝的1/20,精度非常高。这名学生受到了企业的青睐,还没有毕业就有十几家单位前来抢人。此前还有报道,衢州江山高级技工学校的在读学生饶林佳、祝乐乐,白天在浙江某精密轴承有限公司的车间内工作,晚上在衢州江山高级技工学校上课,不仅拿到了高级工证和高级技工学校文凭(等同于大专),每月还能拿到上万元的薪资。这些案例引发了公众的热议,也让公众看到了职业教育的光明前景。

  为什么这些企业愿意给予一些职校生高额薪水?关键在于这些学生适应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变化,找准了人生赛道,以过硬的本领实现了有为才有位。他们的成长经历也充分说明,掌握了过硬的技能便不愁没有好工作、好未来。而帮助学生掌握过硬的技能,是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所在,也是提升职业教育吸引力的关键所在。

  一段时间以来,职业教育之所以吸引力不强、认同度不高,与人才培养质量不高有着密切关系。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作为职业学校的基本办学模式和最突出的办学优势并没有得到充分体现。产教“融而不合”、校企“合而不作”或“貌合神离”“不深不实”“校热企冷”等问题不同程度存在,长期困扰着职业教育的发展。

  持续提高职业教育吸引力的关键就在于吸引和培养一批批掌握高技能知识、深受社会和企业好评的学生。职业学校要意识到,专业技能或许比学历更为重要。职业学校应该主动适应社会变革和市场需求,深刻把握职业教育发展规律,在注重让学生获得学历的前提下,更加注重学生的专业技能培养和实践能力锻炼。学校是培养技能型人才的主阵地,要全面了解科技的快速迭代发展和人才培养岗位的现实需求,把行业企业标准引入到职业教育中来,主动识变、应变和求变,动态调整专业设置,使专业对接产业链、专业建设紧贴产业发展,让更多的学生掌握一技之长,甚至把专业做到极致,从而帮助学生找到属于自己的技能道路。这样,才能吸引更多的青年来接受职业教育,职业教育也才能得到社会的认可。

  提高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关键在于校企双方协同发力。一些职校生的成才之路,充分说明专业技能的锤炼和个人实力的提升是职校生获得高质量就业的主要原因。专业技能的锤炼需要学校提炼企业的岗位职业标准,与企业共同开展教育教学方面的合作,实现教学与企业岗位的无缝对接。学生也需要静下心来,掌握扎实的理论基础,培养强大的动手能力,做到学用一致、做学合一。同时,企业要把主动为学生提供实习实践机会作为培养潜在职工的重要考量,让学生在“工学结合”、现场工程师、订单班等模式中,接受企业的文化熏陶和技术锻炼。

  总而言之,企业和学校都要从长远角度思考,以更加开放的胸怀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要在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课程内容开发、员工培训、新技术研发、资源配置等方面,共同探索专业共建、人才共育、过程共管、资源共享、责任共担的共建共享合作共赢机制。

  营造良好的就业创业环境,让职校生能够有位有为,也是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和吸引力的重要内容。社会要克服对技能型人才的固有偏见和刻板印象,破除“唯学历”“唯文凭”等顽瘴痼疾,正确认识学历与能力之间的关系,承认职校生所获得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或资格证书,承认他们的个人努力与社会贡献,为他们提供发挥才能的空间和理想的报酬;相关职能部门要建立科学的技能人才评价制度,不拘一格选拔人才,实现岗位设置与人才使用的合理匹配,真正营造让这些有着一技之长的学生愿意长期留下来在企业工作的良好局面。(周亮 作者系湖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副校长、研究员)



编辑:徐晏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