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1-03 21:12来源:中国教育报

  随着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更名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从“乙类甲管”调整为“乙类乙管”,持续三年之久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人们热切期盼马上恢复正常生活,但事实上并非如此。即使恢复正常,也很难回到三年前的状态或模样。对于青少年而言,也同样如此。虽然寒假后校园生活大概率将逐步恢复正常,但学生心理秩序的重建却不会像“一键还原”那么简单。为此,家庭和学校要抓住寒假这个难得的缓冲期,加强家校合作,为青少年补上心理复健这一课。

  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当前的疫情防控只是进入一个新阶段,而非彻底结束。所有人都要端正认识,不松懈不厌战,在个人防护之路上调整心态再出发。目前,很多青少年及其家人还在经历病毒感染,正处于一个新的危机事件之中。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对危机的心理反应通常经历四个阶段,即冲击期、防御期、解决期、成长期。有些人通过积极应对顺利完成第四阶段而变得更加成熟,也有人因消极应对而形成创伤或留下心理隐患。心理健康教育旨在帮助青少年保持健康、穿越逆境、收获成长。从目前国内疫情形势看,少数青少年还处在第一、第二阶段,多数青少年正在经历第三、第四阶段。面对处于不同阶段的青少年,要有不同的心理健康教育重点。

  当青少年的心理反应属于前两个阶段时,其实正处于混沌、质疑、愤怒等情绪交织的应激状态,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因长期面对海量资讯而形成的“信息过载”。过量的信息超过了常人的加工能力,会激起烦躁、焦虑、惶恐不安的负性情绪,严重干扰危机应对能力的发挥。为此,教师和家长要选择少而精的9001诚信金沙疫情防控和情绪调节的权威专家讲座、科普文章,推荐给青少年,并引导他们科学认识疫情发展规律,用理性脑战胜感性脑,用独立思考纠正情绪偏差,树立从“防感染”转向“保健康、防重症”的正确意识,形成积极的个人防护心态和行为习惯。在科学应对当前危机的同时,为以后学习生活的高质量恢复创造良好条件。

  当青少年心理反应进入第三阶段后,最需要避免的心理后遗症是习得无助感。过去反复的封控与解封、居家与复学以及当前突如其来的感染波及,会让青少年产生强烈的不确定感,可能会使他们失去对生活的掌控感和效能感,形成习得无助感,认为自己对周围的一切都无能为力,以至于连力所能及的事情也不愿意去尝试。这使很多青少年变得对时间不敏感、对外界不感兴趣、对学习丧失动力,甚至不愿出门见人、抵触返校复学。为此,学校和家长要通过积极引导和有针对性的活动安排,帮助青少年重建控制感、希望感和自我认同感。引导他们正视现实、顺其自然、减少苛求,接受自己的有限性;在行为上减少思维反刍的时间,积极行动,做当下能做的事情,自主完成炒个菜、换个发型、联系同学、给远方亲戚发个问候等小任务。在情感上肯定自己目前所做事情的价值、自己之于他人和世界的价值,能促进青少年良好心态的形成和自我效能感的提升。

  当青少年心理反应进入第四阶段时,最需要家校协同帮助其变危为机、获得成长。经受了三年疫情考验后,青少年一定有很多感悟。家校可以合作开展一些有一定仪式感的活动,师生之间、亲子之间一起回顾反思、感受体悟、总结提炼。一方面,通过反思居家学习期间的亲子关系、学习效率、网络使用等方面的问题,父母与孩子真诚沟通、认清问题、消除误解,协商破解之道;另一方面,通过回顾三年来的亲身经历,重温人间大爱、伟大抗疫精神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感受班级、学校、现实课堂和真实交往的价值,体悟生命意义,总结提炼积累的好经验好做法,协助广大青少年创建新常态下适合自己的新生活方式。

  (作者:王新波  作者系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  



编辑:明亮